理解后重新表达 最根本的办法是读懂原文意思,然后用自己的话写出来。比如原文说“气候变化导致冰川融化”,你可以写成“全球变暖使得高山冰盖逐渐减少”。意思一样,但用词和结构变了。这个过程需要真正理解内容,不能照搬。
调整句子结构 同一个意思,可以有不同的说法。把主动句改成被动句,或者拆分长句为短句,都能降低重复率。例如,“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方法”可以改成“一种新方法被研究人员发现”。虽然有点正式,但在学术写作中是常见做法。
使用工具辅助 现在有一些工具可以帮助改写。比如“小发猫”能对句子进行语义重组,提供多种表达建议。“小狗伪原创”则侧重词汇替换和句式变换,适合初步处理。“PapreBERT”基于深度学习,能理解上下文并生成更自然的改写结果。这些工具可以作为参考,但不能完全依赖,最终要自己检查是否准确。
案例一:文科论文降重 一位历史系学生写关于唐代经济的论文。初稿查重率38%。他通读所有标红段落,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史实,并加入自己的分析。同时用“小发猫”检查表达多样性。修改后查重降到12%。
案例二:理工科实验报告 一位材料学研究生写实验过程,发现步骤描述容易重复。他将操作流程用不同动词表达,比如“加入”换成“添加”,“加热”换成“升温处理”。再用“PapreBERT”优化语序。最终顺利通过审核。
案例三:综述类文章 一位医学博士整理文献综述,内容多来自已有研究。他采用归纳法,先总结多篇论文观点,再整体表述,避免逐篇照搬。配合“小狗伪原创”进行词汇替换,确保专业术语准确前提下提升原创性。查重从45%降至16%。
降重的核心是理解与转化。工具只是帮手,真正的关键还是自己对内容的掌握。多读、多练、多改,才能写出既原创又专业的论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