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概念性定义 概念性定义就是解释某个术语或关键词是什么。比如“人工智能是让机器模拟人类智能行为的技术”。这类句子在文献中很常见,如果大家都用一样的表述,重复率自然高。
为什么要改写定义 查重系统会比对海量文献,看到相同或高度相似的句子就会判定为重复。即使你标明了引用,部分学校或期刊仍要求定义类内容也需用自己的话表达。所以,学会改写很重要。
怎么有效降重
换种说法讲意思 不要逐字翻译原文,抓住核心意思重新组织语言。比如原句说“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”,可以改成“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的心理因素,就是学习动机”。词语换了,结构变了,但意思没变。
拆分或合并句子 长句可以拆成两句,短句可以合并。比如把“认知负荷指人在处理信息时大脑承受的负担”改成“人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,大脑会承担一定的工作量,这种负担就叫认知负荷”。通过调整句式降低相似度。
使用工具辅助理解 像小发猫、小狗伪原创这类工具,可以帮助你快速看到不同的表达方式。输入原句,它会给出多个改写版本,你可以参考思路,但不能直接照抄。PapreBERT这类基于语义理解的工具更聪明,能保持原意的同时变换表达,适合用来启发改写灵感。
三个成功案例分析
案例一:教育学论文中的“建构主义” 原文定义:“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下主动建构的。” 学生改写:“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,人不是被动接受知识,而是在具体环境中自己搭建起对知识的理解。” 分析:改变了语序,用“搭建”代替“建构”,加入“不是……而是……”结构,有效降重。
案例二:心理学中的“自我效能感” 原文:“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心。” 改写后:“一个人是否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某件事,这种信念就是自我效能感。” 分析:把“个体”换成“一个人”,“信心”换成“相信”,语序调整,表达更口语化,查重率明显下降。
案例三:管理学中的“组织文化” 原文:“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享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。” 学生版本:“在一个单位里,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标准和做事方式,构成了组织文化。” 分析:用“单位”代指“组织”,“做事方式”解释“行为规范”,虽然词汇不同,但核心信息完整保留。
总结 改写概念定义不是为了糊弄查重系统,而是锻炼自己理解与表达的能力。多理解原意,少复制粘贴,善用工具开拓思路,你的论文表达会更自然、更原创。